close
看到創業圈子裡的朋友在微信裡發:「也許當年不應該去香港讀書」,我心裡一陣唏噓,曾經創造李超人的福地卻留不下有創造力的年輕人,某些方面香港確實不適合我們這類人在這裡發創業夢。
2011年,我把自己的演藝公司清盤後,拿著最後一筆錢來香港讀研究生,按照父親的遺願接受他認為具有國際視野又有中國背景的高等教育。是的,我是驚喜於在課堂上可以學習到全球市場行銷,跟教授討論三星的成敗,公司財務也讓我反省上次創業失敗的原因。但是,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,身邊local同學終極職業目標各個都是五百強公司的高管、CEO之類,學校的就業講座也是如何競升,最受崇拜的是投行工作等等,畢業論文只有我那一小組是business plan,其他同學都清一色的學術論文。一向以自由、創造、高效的香港為什麼年輕創業者這麼少,特別是這麼熱門的互聯網+有關的創業?香港畢竟是90年代初就推行互聯網的地方,為亞洲最早推行互聯網地區之一。而在那個年代,在內地老家我們還只有小霸王學習機,並不知道可以通過互聯網看世界。現在卻調轉位置?同local朋友講笑,現時杭州已經可以不用帶錢包逛街了,在香港反而像在鄉下。
創業門檻高 乏成功典範
每每討論到這個問題,local小夥伴就抱怨香港青年創業門檻實在高。
一是香港家長強加意識和價值觀。在香港,我們知道,所謂上流社會主要人群多是醫生、律師、金融才俊,他們的收入也常是普通人的十倍甚至百倍。父母希望子女有機會鯉魚躍龍門或進大企業,有鐵飯碗可以保障生活,甚至整個社會都在推崇這些行業佼佼者。我認為,這自然影響到年輕人的職業規劃和選擇。2013年的一則新聞曾提及文憑試狀元們談理想,竟然全都勵志做律師或者外科醫生。或許香港確實缺少青年創業成功模範,但究竟何謂成功?在我看來,手機程式gogovan的青年創業者就是創業成功典範,應該是青年追捧的明星。
二是創業門檻實在太高,高額的房租不管是為生存自住,還是公司辦公都對青年創業者是個大的挑戰和壓力。如果同樣聘請IT員工,一條河之隔的深圳大學畢業生5000-8000RMB,香港要18000HK$以上。創業成本足足高了一倍,初期風險實在是太大。
雖有支援 申請不易
三是也許香港實在太成熟、太完善了。互聯網+、創新科技類的創業大多數是建立在消除各個中間環節和資訊壁壘上。香港本來的經濟支柱貿易、物流、金融服務、旅遊、專業、工商業支援及房地產發展的成熟度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。有哪個地區會比香港購物更方便?另外,一直以來香港政府以廉潔、公正著名於海外,雖然安排了科技園、數碼港等孵化器為科技創新創業者提供相關支援,比如:減免租的辦公室、種子資金、科研設施等,但申請起來手續還是過於麻煩,想念在杭州一張申請表、一次答辯就能拿到無償資助去嘗試。我雖然不懂政治,不知道為什麼立法會否決創新及科技局的提案,但沒有任何財政支持下的發展都難以實現,科技創新行業是發展週期短日新月異的行業,錯失一兩年將落後一大步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