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你倉到會 上網檢視貨品

【搬運】 不少按用家需求的手機應用程式(App)均是先在外國興起,然後才拓展到本港,或者是有本地公司開發同類App。不過,GoGoVan則是在香港開發後,再拓展至海外市場。
GoGoVan成立於2013年,需要運送貨物、搬屋、寄件、甚至寵物的用戶,可透過該App連接貨車司機,根據該公司網頁,目前註冊的商用車數量超過1.8萬輛,當中包括嘉里物流、順豐速運及DHL;除本港外,該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新加坡、中國、台灣、澳洲及韓國。
另一本地公司Spacebox,由一對意大利兄弟成立,該公司推出免費存取的「到會式」迷你倉,配合App,將存倉貨品「虛擬化」,客戶可上網檢視自己放入倉的物件資料。
於倫敦成立的Bizzby,亦是人力資源配置的App,該公司最新研究推出無人機運送物件。如有人忘記帶鎖匙被鎖在屋外,家人又不在家,便可以利用無人機運送鎖匙。不過因法律問題,暫時仍未投入服務。

GPS定位 揀餐廳叫外賣

【食】 午餐及晚餐的用膳高峯時間,以為叫外賣會方便一些,但找提供送外賣的餐廳需時,而且更可能出現送錯食物或送錯地方等情況。2012年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(App)「大胃王」,集合提供外賣服務的餐廳,用戶可以根據所在地方選擇餐廳,並透過App落單。
大胃王2013年獲得香港資訊科技獎最佳中小企資訊科技大獎,現時有1,500間餐廳加入該App。用戶可透過GPS定位功能,顯示附近的餐廳。
在外國,SpoonRocket、Sprig及Munchery同樣提供外賣服務,不過,該等公司設有廚房,並聘請廚師烹調菜式,並按照送餐次數計算酬勞。
以SpoonRocket為例,客戶透過App下單,外賣15分鐘內可送到。為確保食物準時送給客戶,SpoonRocket限制送餐地區,減少來回所需時間,而且每日只有兩種菜式,外賣車亦有保溫裝置。SpoonRocket去年獲1,100萬美元融資。

快的Uber 銀彈攻勢搶客

【行】 多個召喚的士手機應用程式(App)早前實行銀彈政策,來自美國的Uber以免費的士作招徠,獲阿里巴巴注資的快的Taxi則以車程回贈搶客,務求率先搶佔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。
快的Taxi於2013年9月投入運作,屬內地快的打車旗下香港App。快的打車1月時融資籌得6億美元,2月與獲騰訊注資的嘀嘀打車合併,市場估計市值達60億美元;之後亦多番傳出獲美國基金入股。
Uber則於2009年成立,可謂同類App的先驅者,除提供的士服務外,亦有房車及客貨Van等召喚服務。該公司現時在57個國家均有服務,今年2月獲最新一輪融資,現時公司估值400億美元。不過該公司在不同地區亦面對後起之秀的挑戰,包括同樣來自美國的Lyft,及印度的OlaCabs。
至於本地的HKTaxi,於2013年7月推出;來自巴西的Easy Taxi則於同年10月登陸香港,該公司在150個城市營運,但在香港發展不順利,已退出本港市場。

Airbnb提供租屋服務

【住】 外出旅遊,或者家裏裝修想短租單位,嫌酒店太貴;又或者有空置的單位想出租,可以使用手機應用程式(App)Airbnb。Airbnb於2008年成立,是房屋短租服務中介平台,協助業主將空餘房間或者整間房屋出租予旅客,旅客亦可找到留宿的地方。
Airbnb在全球3.4萬個城市營運,租客總數逾1,100萬人,香港不少業主或租客都使用Airbnb。今年2月底該App獲10億美元融資,令公司估值達200億美元,排名僅低於酒店品牌希爾頓及Marriott。
透過Airbnb,業主能獲得比長租更好的回報,旅客住宿費亦低於酒店。就連股神畢菲特早前亦建議旗下巴郡的股東,在奧馬哈開股東大會期間,以Airbnb租屋。
除Airbnb外,「591房屋交易」是另一選擇。591來自台灣,去年開始拓展香港,除出租物業外,用戶亦可出售物業;不過早前591被台灣另一租屋App好房快租指控抄襲。

家居維修 預約師傅上門

【家居】 都市人工作忙碌,幫忙處理家居事務的手機應用程式(App)應運而生。本港有「Call師傅」App,為客戶提供各類維修服務,另方面維修師傅亦可透過App登記,然後接洽生意。
海外方面,2014年成立的Laundrapp,為客戶提供洗衣服務,今年初推出App,服務範圍主要在英國倫敦、愛丁堡等。該公司與當地的洗衣店合作,當客戶透過App下定單,Laundrapp便派員工上門收取衣服,洗完再送回去;Laundrapp於3月底獲400萬英鎊融資。除Laundrapp外,標榜24小時運作的ZipJet,及收件平均只需25分鐘的Lavanda等均在英國服務。
北美的Washio則於2013年成立,至今已融資逾1,400萬美元。中國的「快洗衣」亦是有同樣的運作模式;不過香港則暫時未有類似的App。服務範圍包括北美及英國的Handy,則提供家居清潔、維修及裝修等服務,成立兩年,至今獲4,900萬美元融資。

醫生出診 60分鐘內到達

【醫】 根據美國家庭醫生學會數據,上世紀30年代醫生上門應診的模式佔整體診症的四成,但直至80年代,有關比率已跌至1%。隨着科技發展,醫生出診又再度興起。
2013年在美國成立的Medicast,現時服務範圍包括加州聖地牙哥、橘郡及洛杉機。Medicast聯席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am Zebarjadi表示,候診時間長,令病人不耐煩;但隨着科技發展及教育水平提升,便知道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。
同樣在美國成立的Heal,創辦人Renee Dua就曾經試過帶兒子去看醫生,但等候了一晚才見到醫生,因此萌生了創造「醫療界Uber」的概念。用戶透過Heal尋找附近的醫生,醫生則承諾在60分鐘內到達。
至於Uber聯席創辦人Oscar Salazar則在2014年初亦拓展該市場,推出Pager,服務曼克頓及布魯克林的用戶。至於香港方面,則尚未有相關的App服務。



source  from apple daily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MQ 的頭像
    BMQ

    BMQ

    BM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